2019年10月17日,艺术系17美术教育专业19名学生在王咏老师的带领下,到秦皇岛市青龙县花厂峪村进行国画山水写生。
花厂峪总面积71.3平方公里,地处冀东,扼京、冀、辽咽喉,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42年,党中央抽调出一批优秀军政干部组成东北武装工作队,以花厂峪为根据地组建的连接冀、热、辽三省五县联合县工委机关,团结带领群众在这里同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此,这个塞外小村成了边区抗日中心,成了挺进东北的前哨阵地,成了培养抗日干部的摇篮和抗日物资的供给地。
在四年间,这里发生大小战斗200多次。在李运昌,曾克林,罗文等抗日名将指挥下,取得了长城阻击战,龙头大捷等历史性胜利。英勇的花厂峪人民与八路军患难与共,团结御敌,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新中国成立后在这里建立了抗日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作为艺术系党支部组织委员的王咏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与在校的党支部书记孙久民和宣传委员、系主任王春云召开了“网络支委会”,决定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利用双休日赶来看望学生的班主任何建杰老师不失时机地带来了“校旗”。
10月20日,10月的花厂峪松柏苍翠,草木葱茏。王咏老师和何建杰老师带领全体学生,来到“花厂峪抗日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写生过程中实地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同学们认真参观了陈列在纪念馆中的珍贵资料。每到一处,同学们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展板、实物、认真聆听讲讲解,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详细了解了花厂峪的抗日历史。

花厂峪抗日纪念馆以党政军民抗战历程为主线,分为壮士北上、星火燎原、日寇铁蹄、残酷暴行、同仇敌忾、铜墙铁壁、杰出人物、不朽丰碑、缅怀英烈、情系老区等几个部分组成。

同学们边听边看,看得仔细、听得认真、学得深刻,在思想和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深受鼓舞和震撼。
参观完“纪念馆”,全体师生来到刻有“抗日英雄永垂不朽”的烈士纪念碑前三鞠躬。


缅怀祭奠,是为了不要忘却;致敬追思,是为了砥砺前行。本次活动,使学生们接受了一次灵魂洗礼。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把对英烈的缅怀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继承先烈遗志,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扎根祖国大地,与时代同行,做新时代美育实践者,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