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峰(1897—1983)河北迁安杨团堡人。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法学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杨秀峰1911年考入直隶第三初级师范学堂,为二班学生,1916年毕业。在滦师就读时,他目睹军阀统治的腐败,满腔悲愤,积极投身于反对卖国贼袁世凯的斗争。“五四运动”爆发时,杨秀峰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代表之一。他指挥本校学生队伍,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他向围观的群众发表演说,严厉谴责“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背弃公道正义的卑鄙行径,痛斥北京反动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五月四日下午,,游行的学生队伍冲进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曹汝霖的住宅(曹1915年参加与日本的“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谈判)。曹逃之夭夭。杨秀峰和同学们从曹宅搜出了章宗祥(章为签订“二十一条”时的驻日本公使)。同学们将章宗祥痛打一顿。很快,北京警察总监率大队警察前来弹压。手无寸铁的学生同军警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杨秀峰在同军警的搏斗中被打掉两颗门牙。他但他发扬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忍痛坚持斗争。尔后,杨秀峰参加了北京学生会的工作,积极投身被捕同学的营救活动。杨秀峰懂得要救国必须唤起广大民众的道理。于是,他与叔父杨十三(中共党员,大学教授,化工专家,冀东抗战领袖,于1939年7月21日壮烈牺牲)回到故乡迁安县。在迁安师范学校召开了演讲会,介绍了北京、天津“五四运动”的情况,控诉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卖国罪行。,号召爱国师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会上,一致通过了响应“五四运动”的行动决议。迁安第一次形成了反帝爱国热潮。为迁安于1928年建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9年杨秀峰考取法国巴黎大学社会学院留学。并于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面学习,一面秘密从事党的革命活动。
1932年3月,杨秀峰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来到早就向往已久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是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联合创办的为东方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殖民地国家培养干部的最高学府。刘少奇、任弼石、邓小平、杨尚昆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杨秀峰同王明为代表的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并因此受到王明的残酷迫害。
1934年,杨秀峰回国。他以教育为阵地,秘密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1935年7月6日,南京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签定了旨在出卖华北的《何梅协定》。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人民书》(即《八一宣言》)。杨秀峰根据党的指示,和北平教育界知名人士许德珩、张申府等人发起成立“华北文化劳动者协会”。“一二九”运动爆发时,他积极参加组织领导了平津学生的爱国运动。
“七七事变”后,杨秀峰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取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民训处冀西特派员”的合法身份。随后,他在周恩来、刘少奇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利用这一合法身份,配合八路军,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迅速打开了冀西的抗日局面。
1938年6月,杨秀峰奉命以冀西民训处特派员兼冀西游击队司令的身份,率部挺进冀南。与此同时,陈再道、宋任穷率八路军东进纵队、徐向前率一二九师一部也来到冀南。奉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组成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杨秀峰、宋任穷被冀西冀南50余县的代表选为正副主任。1941年7月杨秀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在政权工作过程中,始终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受到人民的拥戴。也得到上级的赞扬和肯定。刘伯承同志对杨秀峰主持的抗日政权曾给予高度评价:“这些政权都是时时刻刻的和群众战斗在一起。”被冀西人民誉为“太行山老母亲”。
新中国成立后,杨秀峰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52年后,他先后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高等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1956年9月党的八大上,杨秀峰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文革后,杨秀峰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9月当选为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2年出席党的十二大期间,杨秀峰给党中央写信,请求不要把他列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名单,并辞去一切职务,按制度离休。党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
1986年11月10日杨秀峰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