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杰出校友:裴文中

2010-05-06  点击:[]

裴文中,字明华。河北省丰南县辉坨乡西纪各庄人。1904年1月19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教师家庭。其父裴廷楹既是一个反对八股、提倡新学的教育家,又是一个反对封建帝制、追求民主的革命者。在其父影响下,裴文中从青少年时期起就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中,正在滦州师范上学的裴文中,参与组织罢课斗争,险些被校长开除学籍。

裴文中聪明好学,学业成绩优异。1923年,他抱着振兴祖国的心愿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裴文中的大学生活非常艰苦,为了解决饭费和学费,曾经典卖过行李、衣物,他不以为苦,还把《论语》上的“君子坦荡荡"风趣地改为“君子常当当”。为了补助生活,他一面在大学学习,一面到中、小学兼课。穷困的生活,丝毫没有使他消沉,相反却更加激发了他向上的锐气。他不但学习地质专业成绩突出,还酷爱文学,他以赤子之心,感应着时代的脉博,不时地以诗歌、散文、杂感、小说等形式,抒发感慨,针砭社会的痼疾。l924年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小说《戎马声中》,反对军阀混战,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呐喊。此文得到鲁迅的赞许,亲自将它编入《中国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之中。1927年,裴文中从北大地质系毕业。他告辞了文学创作,专心朝着自然科学的道路前进了,鲁迅称其为“文学界留不住的人”。

毕业就是失业,这是旧中国大学生的普遍遭遇。一贫如洗的裴文中流落在北京,天天写信,到处求援,却无处聘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北京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去了一封信,没过几天,居然收到了翁的回信,要他到地质调查所去研究山东的三叶虫,但不是正式工作。在裴文中一再要求下,翁史灏安排他去周口店给负责发掘周口店化石的杨钟健当助手。起初杨让他管理工人和帐目,他感到“清闲的难过",不愿虚度年华,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自修计划,贪婪地阅读着古生物学方面的各种学刊。在那发愤攀登的日日夜夜里,他总是手不释卷。有一回,他上街修鞋,在路上走着还看书,到修鞋铺后,却不知鞋哪去了。后来在他的一再要求下,杨钟健同意他帮助挖掘化石。裴中文象久渴饮露,非常高兴,在实际挖掘工作中,他专注地观察,细心地领会,虚心地请教,深入地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掌握了能辨认各种化石的高超本领。

1928年底,周口店的挖掘到了第五层,是坚硬的石层,里面动物骨骼化石非常稀少,许多人认为周口店的挖掘工作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下面不会再有什么“北京人”的化石了。但裴文中却认为坚硬的石层下面也许还有化石,不挖下去很可惜。到1929年,周口店的挖掘工作成了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瑞典人步林博士辞职了,到我国西北去考察。杨钟健也走了。有威望的学者先后离去,裴文中担起了周口店开掘工作的重担。当年l2月2日下午4点左右,一个重要的时刻到来了。裴文中和工人们在12米深的洞穴里燃着蜡烛正紧张地挖掘,突然一件奇特的东西映入眼帘,裴文中浑身的血管都膨胀起来了。他禁不住喊道;“是猿人!"冬季天短,还不到5点钟,已是暮色苍茫了,朔风在山谷中呼啸,寒气袭人,他亲自操起铁锤和凿子,全神贯注借着烛光轻轻地挖掘着。紧张的工作使他满头大汗,这个在龙骨山下度过了慢长岁月的猿人头盖骨,重见天日了。这一划时代的发现,很快就轰动了全国,震动了全世界学术界,为人类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物证,揭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重要的一页;把人类历史推前了四、五十万年。l933年,裴文中又主持发掘了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为研究母系氏族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赫赫有名的法国考古学家步日耶对裴文中的才干十分欣赏,一再邀请他到法国深造。1935年夏,裴文中踏上旅法留学的途程。由于他学习刻苦,在辨识真假石器方面成绩优异,于1937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同时取得了法国地质学会会员的资格。

1937年11月,裴文中结束了留学生活,回到南京。此时,北平已经沦陷,中国地质调查所撤到了南京,调查所的财产交给在北平的美国协和医院代管。裴文中的家口却在北平,当他回北平迁家属时,协和医院美国负责人暗中给南京的中国地质所打电报,请求命令裴文中留在北平,中国地质所答应了美国人的请求,裴文中无可奈何地留在北平。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下,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停止了。在这一段时间里,裴文中吃尽了苦头。他虽有大学教授的头衔,每月工资只能买40斤玉米面。日本侵略者企图掠夺“北京猿人”的化石标本,不断找裴文中,他总是说“不知道"。因此日本侵略者对他非常痛恨,不断对他进行威胁、恐吓、盯梢、监视。但不管敌人如何猖狂,裴文中总是一身正气,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对敌人冷眼相待。他在北大讲课讲到东北时,仍称“东三省",从不提“满州国”。因此他被视为反日分子,“私通八路"。

1944年5月的一天,日本宪兵将其逮捕,多次审讯要裴文中背诵“大东亚共荣圈"的陈词滥调,他断然拒绝。追问他“北京猿人”下落和与八路军有何联系时,他不是说不知道,就是闭口不答。在一次审讯中,他不堪凌辱,竟与日本审讯员对打起来。日本侵略者恼羞成怒,给他灌凉水,后来判他l5年徒刑。并问判的重不重?服不服?裴文中大义凛然,蔑视地回答;“太轻了,照你们的说法该枪毙,徒刑就徒刑,枪毙就枪毙,何必啰嗦"日本人又狡猾地说:“你把日本人看错了,现在我们就把你放回去,你还抗日不抗日?裴文中坚定地回答:“要我不抗日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日本人退出中国去!只要日本人占领中国的领土,杀中国人,是中国人就要抗日!”

1945年日本投降后,裴文中庆幸希望之光的降临,急盼科学研究工作能够恢复进行。可是时间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又挑起了内战,一时烽烟四起,人民又置于水火之中。裴文中的家乡纪各庄曾是解放区,l947年5月,以邸国珍为首的反动“伙会”在西纪各庄南边的小集镇安上据点。这伙反动地主武装,残酷地屠杀迫害当地老百姓。裴文中曾回故里,目睹故乡的惨痛遭遇,怒不可遏,回北平后,他奋笔疾书了《今日之乡村》一文,发表在1947年5月23日的《大公报》上,他以《究竟谁是匪》为小标题,直截了当戳穿了国民党扶植的“伙会”就是为虎作伥、无恶不作的土匪。他在文中说:“我写这篇文章,朋友劝我用笔名且不要写我故乡的真名,以×村代之,以免‘伙会’对我故乡报复,村人死的更快。”这个意见他接受了一半,故乡西纪各庄用X村代替了,而作者署名依然用了真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政策下,这种挺身而出仗义直言的行为,确实冒着相当的风险。文章发表后,果然引起了反动当局的仇视,企图抓裴文中。由于朋友的劝说和督促,裴文中暂离险境,去西北作考古旅行。《今日之乡村》曾传到解放区。建国后,董必武见到裴文中时说:“你写的《今日之乡村》我读过,非常好。”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了,裴文中满怀“熬不尽暗夜喜黎明”的欢欣,投入了新生活。1950年春,他曾和北京大学翦伯赞等一起,随郑振铎赴布拉格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出国前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不久又去大西南参加土地改革,并参加赴朝慰问团,朝气蓬勃地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以高度的热情投入科研工作。他积极组织考古队伍,大力培养人才。除继续领导进行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外,还对资阳人、丁村人等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他胸怀壮志,以我国史前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贡献了全部精力和智慧。他不只刻苦地研究了各种考古文献,更加注重实践活动。“搞我们这一行的,不搞野外生活等于白活”。——这是裴文中经常和青年助手们说的一句话。他热爱自己的专业,更热爱野外的挖掘生活,跋山涉水餐风露宿,他视为乐趣。除西藏、福建少数省区外,他的足迹遍及祖国的东西南北。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裴文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了严重的迫害,连科研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但他毫不屈服,他的心灵深处始终燃烧着一团火,他坚信,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一定不会持久,“科学的春天”总有一天会降临到祖国的大地。他那种勤观察爱研究的“魔气”始终未消。即使遇到那儿墙有裂缝,也要用手杖捅一捅,探个深浅,仿佛墙缝就是地层裂隙似的。

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得到第二次解放。他以75岁高龄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豪迈地表示;“要把75岁当57岁过。他不顾高龄体弱,和青年学者一道到山西雁北、东北等地去考察挖掘。并东渡日本讲学,指出日本旧石器的文化渊源在中国,得到国内外考古学界的热烈反响。就是在他病情严重卧床不起的时候,还十分关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他知识渊博,涉猎广泛,毕生著述颇多,发表了论文(包括专著)150多篇(种)。主要有《周口店山顶洞人之文化》、《中国猿人史要》、《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国石器时代》等。裴文中十分注意人才培育,热情支持青年学者,亲自为他们授课和辅导田野实践,培养了大批青年考古工作者,为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2年9月18日,中国考古学界的巨星殒落了!这一年裴文中78岁。

选自《冀东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