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本科生有自己相对明确的就业方向,他们的目标是白领和金领;技工类学生一般有一门好技术,可以朝蓝领的方向努力。就剩下夹在中间的专科生,到中小企业做普通工作觉得太委屈,而好一点的单位又根本不考虑专科生。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不少专科生连连抱怨找不到自己的“立锥之地”,难道专科生就业真的成了“夹缝一族”?就业之路究竟应该如何突破?
手持“双证”大胆自荐
文凭比不上别人我还有资格证,一个不够分量,两个我也有——不少专科生为了加大求职“筹码”,早早就考取了各种资格证书,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大部分人还手持计算机程序员等各种资格证书,成为“双证一族”。
盛产“抢手专科生”的深圳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就认为,现在社会正从“学历型”转向“学习型、资格型”,学历证书已不能完全证明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而各式各样的职业资格证书正可弥补“学历证书”的不足。
几个企业争着要,最后跻身某知名化工集团的王锋的求职经历,成了本校师弟师妹广为传诵的“经典案例”,他敦促师弟师妹应该大胆自荐,只要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还是能得到一些“英雄不问出处”的单位的赏识的。“要最大限度地推销自己”,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何小雄副院长引用公共关系学的说法来鼓励毕业生。
扎实务实跻身“蓝领”
1名专科生与150名本科生一起竞争一个岗位还能过关斩奖,脱颖而出!小钟的一段成功的求职经历,使他成了软件学院的“风云人物”。他回忆自己那次应聘经历时说,“当时等待面试的150多人中,几乎没有专科生。虽然已经觉得没戏了,但我一定要试试,什么岗位我都愿意做。”
小钟表示,能在最后胜出,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自己的优势还在于务实的作风,“我对工资、岗位、地方都没有特别的要求,这一点本科生很难做到。”
弃高学历的本科生不选,而选专科生,精明的企业家自然有他们的理由,“专科生特别是高职生心态务实又扎实肯干、还能留得下来,也易于管理”,不少企业正是尝到了“甜头”才又频频吃“回头草”。
低处起步走向高处
薪酬不高、职位太低……“人往高处走”本无可厚非,但不少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在求职过程中一味提高要求,挑来拣去成了“大龄青年”还是苦于找不到“婆家”。
针对专科生不肯屈居低就的心态,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何小雄分析,现在不少企业好一些的岗位在招聘时都是“有经验者优先”,如果专科生由于找不到最理想的职位而一再暂缓就业,不肯迈出第一步,又如何取得此类“优先权”呢?他强调,“骑驴找马”不失为一种聪明的策略,有了基础再一步步往高处靠。
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王创则分析,专科生们由于教育成本比本科生大,学费等投入比较大。要找个薪酬不高、职位又低的职位,他们一时难以接受情有可原。但同时他也指出,观念不变不行,只要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就业的门路将大大拓宽。
现在东莞一所电子厂任部门主任的王先生的经历,就给了专科生不少启发,专科出身的他告诉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从小事做起,从低处起步,从基层立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成败得失,不断地积累,这才有可能不断地向你的人生目标进发。
“两手”准备进退皆可
“忙得不亦乐乎”,学法律的林俊今年7月已经踏出校门,至今未找到如意工作,不过他说现在他又重整旗鼓,打算参加明年3月份“专升本”的考试,现在的他是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
“很多学生都在做‘两手准备’”,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杨少锋表示,像林俊这样的专科生在应届毕业生中更为普遍,“每年我们学院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都在半数以上”。
面对“回炉再造”,林俊坦言,就业压力是最直接的原因。“文凭低找好工作的难度自然高,所以我想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拿个本科文凭来寻求更好的出路。也算是圆当年高考未圆的梦”。
林俊的师弟张晓则是“自考大军”中的一员,自从大一入学时他就开始自学考试,现在他只要通过剩下的两门专业课和论文答辩就可以获得华南师范大学自学考本科的文凭。“如果顺利的话,我毕业拿到专科文凭的同时就能够拿到本科文凭。一举两得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张晓表示,时间和家境都不允许他升本再深造,所以只能通过这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增加就业资本。
突破求职心理障碍——别忘了打“预防针”“强心针”
“我们不要专科生”
专科生在人才市场频频碰壁的遭遇给不少毕业生留下了心理阴影。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几次无功而返之后,有些专科生甚至是未求职心先慌,如何打消顾虑,调整好心理?专家指出,专科生求职前别忘了打打心理“预防针”、“强心针”。
不哀不怨直面现实
“只招本科”“本科以上”……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及考试对学历的限制成了专科生们难以跨越的门槛,如此一来,与本科生、硕士生同台竞争一败阵,专科生就哀叹自己文凭不如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黄昂老师指出,专科生在求职关头,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专科文凭那是高考已经决定的了,现在再来怨天尤人都于事无补”,“在‘双选会’上找不到‘立锥之地’”,不少毕业生求职一受挫,更加抱怨以学历高低择人的用人单位。毕业三年刚刚取得法学本科文凭的张林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如是说,“不断的抱怨并不能帮你找到出路,而应该看到,现在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评价逐步走向成熟,政府的措施也更为得力,社会正在创造更多有利的环境来帮助专科生就业”。他说,当初自己就以鲁迅的名言——“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来激励自己,“何况情况远没那么糟”。
重塑自信迎接挑战
“如果大专生都找不到工作了,那么大专以下的该怎么办”?何小雄这样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专科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如果要和本科生、研究生比也许是比不上,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们要树立自信”。他说,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起,消极逃避不如主动出击。
“要比学历的话,那是一山比一山高,没有尽头的,只要找到适合的岗位就不应错过。”他一再强调,专科生不应妄自菲薄,更不要自暴自弃。
悲喜有度不宜心急
毕业生们纷纷赶场、笔试、面试,几轮下来,频频碰壁的就满是挫折感乃至一蹶不振,场场皆顺的则喜出望外乃至得意忘形。专家分析,初涉世事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出现情绪波动,心态调整刻不容缓。
王创提醒专科毕业生,求职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应该有所估计,同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持稳很重要,不要过喜也别过悲,更不要太心急。”